氯虫苯甲酰胺可通过喷雾、灌根、拌种等多种方式使用,以下是具体使用方法:
- 喷雾:防治水稻二化螟、三化螟,每亩用1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-10毫升兑水喷雾;防治稻纵卷叶螟,每亩用2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,兑水30公斤喷雾;防治蔬菜甜菜夜蛾、小菜蛾,每亩用2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,兑水30千克喷雾;防治梨小食心虫、桃小食心虫,用5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-20毫升/亩,兑水30公斤/亩喷雾;防治果树金纹细蛾,使用35%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,兑水稀释17500-25000倍喷雾。
- 灌根:防治蔬菜地老虎、蚜虫、烟粉虱、蓟马等,可在蔬菜定植时,用30%氯虫·噻虫嗪悬浮剂2000-3000倍液蘸根或灌根后覆土。
- 拌种:玉米、花生、大豆等作物播种时,可用30%氯虫·噻虫嗪悬浮剂按照药种比1:200比例拌种,晾干后播种,可防治多种地下地上害虫。
- 撒施颗粒剂:防治玉米螟,可在其发生初期,用0.4%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公斤/亩,每株施用1克左右。防治甘蔗白蚁,可将5%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7.5㎏/公顷与肥料混配撒施在甘蔗根部周围。
- 树干注射:防治杨树的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,可通过树干注射氯虫苯甲酰胺的方式,有效控制害虫种群。
- 种子包衣:使用5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10ml每亩剂量对水稻种子包衣,可预防水稻二化螟。
此外,为避免抗药性产生,一季作物或一种害虫使用不宜超过3次,每次间隔15天以上。同时,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剧毒,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。